設計理念:
我們始終相信,私宅的設計不需要去強硬的定義空間的功能及使用限制,而應該讓居住者依據自身的實際使用需求去自由的定義人與空間的關系。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通過對空間的分割與重塑,將不同的場景進行有效的區(qū)分;試圖改變使用者看待空間的方式,希望透過拆解并重新組織空間的手法,讓居住者體會到不同于以往的空間形式,并在空間中發(fā)現更多的生活體驗。在有機設計手法的概念下,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些“縫隙”,不管是通過視覺還是聽覺,居住者能夠感受到空間中其他人的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區(qū)域,創(chuàng)造有趣的相處模式與多樣化的空間體驗,利用空間形式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陪伴方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縫隙,光與空間能夠自由的在整個空間中流動,使屋內的微氣候與物理環(huán)境更舒適,在視覺上也因此而變得層次豐富、節(jié)奏明朗。
空間規(guī)劃:
①拆除原有入戶門廳墻體結構,立一堵高墻于門廳與客廳之間形成半圍合空間。巧妙的用深色大理石臺面造型將其與側面柜體相連接,中間留空少許,借用傳統(tǒng)園林透景的手法使門廳區(qū)域與客廳區(qū)域相隔卻不阻隔的同時也減弱了進門的壓迫感,使視覺得到延伸。
②適當的縮小原建筑入戶區(qū)域的房間尺寸,使客廳空間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超出常規(guī)空間的尺度外,右側靠窗區(qū)域利用地面抬高分離出一個多功能區(qū)位空間。半圍合的結構,將客廳的空間比例劃分的更加有序。
③借由控制室內窗戶的高度,用灰色涂料包裹的盒體嵌入整體大面積固定玻璃,形成了干凈利落的“取景框”,控制居住者的視線,聚焦于室外的自然景觀,形成室內框景及借景的效果。
④在整體空間中央置入一個黑色的木盒,將洗浴空間及清潔空間歸置于其中,盒內空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相通,相關需求可以在盒狀空間中很好地進行銜接。身處其中可以感受到屬于這個空間獨特的縱深感和層次感。
功能規(guī)劃:
設計終究是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之間的平衡,我們改變了空間的場域氛圍,居住功能也被悄然的劃分開:
①入戶大理石造型在滿足美學功能的同時也兼顧換鞋凳的實用性功能,利用懸挑的結構順勢在底部嵌入感應式燈帶,巧妙地解決了門廳區(qū)域的采光問題。
②在客廳布局中,以大片落地窗形式與低位沙發(fā)呈現,陽光由此可照射至整體空間中,確保室內可視性,白色電視機柜體以及灰色的結構體塊相結合,色彩協調淡雅,在陽光下呈現出一種寧靜且明亮的氛圍。
③在一個層高有限的半圍合空間中,過大的橫向空間會讓視覺變得更加局促及壓抑,所以我們在做規(guī)劃的時候將沙發(fā)背后的白色柜體結合地臺的形式做了一個盒中盒的結構,順勢增添了茶水區(qū)的功能于其中。
④在黑色木盒體塊兩側“挖洞”,將原有墻體包裹在結構之中,保持結構完整性的的同時形成過道空間,順應墻體結構將日常生活的收納藏于其中。
照明設計:
路易斯·康曾說過,沒有光的作用,建筑就會失去生命。私宅空間亦是如此,陽光透過建筑室外的窗戶灑進室內,光影傾瀉在細膩的涂料墻面上,光影之間的轉邊顯得層次分明,陰影和光斑隨著時間而流動,居住者一進入此區(qū)域即可感受到明亮舒適的氛圍。
人工照明部分主要采用無主燈的形式,利用嵌入式射燈,燈槽等,達到見光不見影的效果。同時也保持天花部分的簡潔素凈。臥室的燈光營造出空間之中的愜意感,淺灰色的背景墻面和床上的飾品相結合,空間變得更加融洽。
材料與色彩:
自然環(huán)境的色彩來自于光線,空間場域的色彩來自于素材。運用材料本身的肌理及原色去賦予結構造型新的生命。空間色彩上,我們采用了黑白灰三色作為空間的主色調,黑色的木飾面紋理、白色的烤漆飾面、暖灰色粗糙質感的藝術涂料、柔軟舒適的布藝沙發(fā)...我們希望通過自然的材質、嚴謹的工藝、精致的家具打造一個空間與環(huán)境相融合的舒適空間,將現代與自然元素充分運用于整體空間的場域中。